无障碍浏览阅读
获奖查询 Award query
关于大赛ABOUT U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军山新城杯首届国际大学生绿色智慧城市设计大赛官网

客服QQ:1172285572
官方QQ群:620644385

大赛介绍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关于大赛大赛介绍

大赛介绍

       为推动残障人群和老年人群体康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和适老化宜居环境,倡导包容性友好城市,关注全社会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充分发挥全球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智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举办本次赛事活动,大赛面向全球大学生及高校征集参赛作品。活动主办方将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征集作品进行评审,力求挖掘优秀作品,发现创新人才,繁荣公益事业,促进人类文明。
       “无障碍”是指所有人,无论年龄、性别或身体状况,能够独立生活和充分参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平等地、无障碍地进出物质环境,使用交通工具,利用信息和通信,包括信息和通信技术和系统,以及享用向公众开放或提供的其他设施和服务。“无障碍环境”指的是一个允许所有人自由安全的行动和使用的理想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无障碍环境为所有人——特别是残障人士和老年人——提供了平等出入物理环境、使用交通工具、信息和通信(包括信息和通信技术和系统),以及其他向公众开放或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的机会。无障碍是所有人独立生活、充分平等参与社会的先决条件。
       多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致力于推动建设人人可及的无障碍环境,包括指导和推动包容性友好城市建设,同时还在融合教育等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
       武汉理工大学作为联合国中国残障主题组的主要成员之一,也非常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残障融合,学校是教育部和中国残联确定的全国首批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六所高校之一,成立有“高等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和“无障碍标准化研究与服务中心”,深入开展高等融合教育研究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研究。建设法律维权服务站、心理咨询服务站、省残疾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全省志愿助残阳光基地等多个公益机构,切实加强学术研究和实践帮扶,保障了残障学生权益,受到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同时,因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带来挑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已成为城市设计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元素。大赛提倡和鼓励参赛项目在包容性和无障碍城市设计过程中将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等概念纳入考量。

       一、大赛概况

       活动名称:军山新城杯首届国际大学生绿色智慧城市设计大赛
       活动主题:“绿色有爱,智慧无碍”
       指导机构:
       无障碍环境促进委员会(无障碍智库)
       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
       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
       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武汉市人民政府
       武汉设计之都建设办
       主办单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
       武汉理工大学
       承办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无障碍标准化研究与服务中心(秘书处)
       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冠名单位:
       武汉智慧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全国无障碍环境展示馆
       Aging and Health期刊社
       《新建筑》杂志社
       中衡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极世代(武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市甘露志愿者服务中心

       二、征集对象

       中国教育部承认的全球高校的大学生(含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三、赛道设置及赛题内容

       (一)设计赛道:

“军山新城杯”
首届国际大学生绿色智慧城市设计大赛
【竞赛题目】
秩序的共生
——黄陵老镇未来康养社区及其无障碍环境设计
【出题人】
孟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题  旨】

       康养行为的达成包含了对自然秩序与人为秩序的双重回应。在过去我们安于等待一条乡间小路在许多自发的选择中自然生长,而后出于对理性的自负,我们勇于生产包含道路在内的一切环境要素。如今当我们要塑造一种包容性的人文环境,则需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中寻找一种顺应自然的秩序共生。
       本次设计竞赛以武汉黄陵老镇聚落内给定范围为设计场地,依据黄陵老镇的自然聚落秩序,构想未来智慧城市背景下绿色康养社区的建筑形态及其无障碍环境,将已选择的设计场地作为该地区的社区服务中心或康养中心进行设计,着重诠释自然与人为、心理与肌体、历史与新生、人情与科技碰撞下的康养社区及其聚落风貌,用秩序共生的观念塑造未来包容性的城市环境。

【场地简介】

       本次大赛的设计基地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军山新城黄陵老镇,有两处供选择:黄陵小街粮库旧址、黄陵搪瓷厂旧址,两处场地任选其一。

       地块1:黄陵小街粮库旧址。该设计场地中,部分库房仍在使用,其它建筑闲置。场地的现状植被情况良好,南向具有开阔的景观视野。在设计方案中,要求保留1、2、3、4号库房,其它建筑留改拆方式自定。地块用地面积约5.0公顷,要求规划容积率控制在1.0以下,详细信息见CAD图纸。
       地块2:黄陵搪瓷厂旧址。该设计基地中,所有建筑均已闲置,其中1、2、3、4、5号红砖厂房和两座烟囱属历史建筑,要求保护利用。在设计方案中,历史建筑之外现状建筑的留改拆自定。地块用地面积约1.6公顷,要求规划容积率控制在1.5以下,详细信息见CAD图纸。


       (二)论文赛道
       我们邀请来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生围绕“绿色有爱,智慧无碍”的主题,提交在理论和/或实践层面对社区、地区、城市的绿色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有借鉴意义的研究论文、案例研究或最佳实践。论文题目自拟,内容可聚焦在政策、法律、社会学、历史、文化艺术、教育、心理学、经济学、管理、信息技术、就业、科技、工程、生态学等任意领域内。
建议参考资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无障碍领域工作相关网页:
       https://en.unesco.org/themes/access-persons-disabilities

       201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印度尼西亚马辰市启动了全市残障融合参与性数据收集工作,最终成功开发了一套实践与项目创意工具包,为决策者提供了诸多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战略,以确保城市的无障碍。
       Solo City: A Disability-Inclusive City Profile:

       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72180

       Toolbox of practices and program ideas: disability-inclusive city Banjarmasin:

       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71043

       四、大赛进程(暂定)

       注册报名:2022年7月1日—2022年10月31日
       作品提交:2022年9月1日—2022年11月30日
       竞赛评审: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15日
       作品公示:2022年12月15日—2022年12月31日

       五、作品标准及要求

       1. 各类参赛作品应以原创性为原则,遵守相关法律及政策法规、行业规范等要求。
       2. 作品要求以图案和文字为主,设计类作品可以有视频类辅助资料。
       3. 作品文字要求使用中文或英文,其它语言文字必须翻译成英文。
       4. 中文论文作品必须同时附有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等;论文作品的正文字数要求是3500-10000字。英文论文作品字数要求是2500-8000词。

       六、作品报送

       (一) 作品提交:
       登录大赛官网http://www.gcsica.com点击“报名参赛”报名入口,参赛者先在网站注册作者信息,再按照系统提示指定的邮箱,上传作品。
       设计赛道作品邮箱:gcsica2022@163.com(中国大陆)       gcsica2022@gmail.com(中国大陆以外国家或地区)
       论文赛道作品邮箱:gcsica2022paper@163.com(中国大陆)       gcsica2022@gmail.com(中国大陆以外国家或地区)
       (二)作品提交要求:
       1. 参赛作品提交:
       (1)设计赛道参赛图纸提交
       参赛图纸(jpg格式)需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300字的设计说明,及作者认为必要的其他图纸或照片。以上内容均须安排在2张竖向排版、A0尺寸(1189mm×841mm)的图纸之内;绘图比例、表现形式自定,但应努力追求忠实于空间的表达,避免不必要的夸张“炫”染;参赛图纸保留高精度,分辨率控制在300dpi以上。作品需统一在图纸/图片右下角注明“【参赛编号】”,图面内容不得涉及个人及所在院校信息及除编号外的信息,否则视为无效参赛作品,大赛主委会不予审核。
       (2)论文赛道作品提交
       论文选题按论文赛道规定的要求范围自拟,提交参赛论文应采用word版本。论文需要有论文摘要和关键词,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国内参赛者的论文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必须有中英文对照。正文部分字体建议为宋体小四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e 12磅)。注释采用尾注放在正文后面,参考文献之前。注释与参考文献分开标注,不得混同。注释与参考文献建议按《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编写。此外,不宜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调研过程、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及有关说明等可以“附录”形式放在文章最后。
提交论文作品需统一在参赛的电子文本上注明“【参赛编号】”,图面内容不得涉及个人及所在院校信息及除编号外的信息,否则视为无效参赛作品,大赛主委会不予审核。
       2. 原创声明(中英文版本任选其一即可)
       原创声明下载后,自行打印、手写签名后,回传扫描件(jpg格式)。
       参赛作品原创性声明中文版
       Declaration of Originality in English
       参赛队员及指导老师基本信息表(中英文版本任选其一即可)
       参赛队员及指导老师基本信息表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of Th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Form for Participants and Tutors
       (3)在校证明
       可证明参赛者在校身份的学生证/卡或院校盖章证明文件;也可提供当年毕业证书/录取通知书等资料
       3. 提交方法:
       参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为2022年11月30日17:00。参赛者请将全部提交内容采用“附件”压缩包形式,各自通过邮件及附件统一命名格式:“【参赛编号】所在院校-姓名-联系电话”,发送至参赛邮箱。
       (三)时间安排
       报名注册开放时间:2022年7月1日—2022年10月31日
       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22年11月30日
       (四)参赛规则:
       1. 参赛者报名时,应如实填写各项内容,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及联系方式。提供信息不完整或存在虚报、瞒报的,主办方将取消其参评资格。参赛者须按要求完整填写单位或个人信息,信息错填或未填写联系方式导致无法联络的,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2. 在指定的大赛官网完成报名后,会形成唯一的参赛代码,参赛者凭此代码在规定时间内,将参赛作品提交大赛指定的电子邮箱即可。论文、电子图纸、视频中不得出现任何有关作者姓名和所在院校的文字或图案,不符合规定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3. 参赛者拥有参赛作品的版权,但竞赛组织方有权合理行使参赛作品署名权以外的其他版权权利;
       4. 参加过其他竞赛的作品,或使用他人曾经在公开场合发表过的创意的作品不允许参加竞赛。
       5. 竞赛评委不得作为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赛,违反规定的参赛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6. 每位参赛者在同一类别比赛中,限报名一个参赛小组,不能报名多组参赛;各小组提交的参赛作品,严禁重复提交。若发现同一作品出现重复提交情况,组委会有权选择其中一组作为参赛作品进行评审;
       7. 参赛作品严禁抄袭、剽窃等违法行为,一经发现,予以通报,并取消参赛资格。
       8. 因大赛活动为公益目的,参赛者一旦自愿参加本次作品大赛活动,其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性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发行、复制、展览、传播、演绎等权利视为无偿转移给主办方和承办方;该作品可能所获的收益,全部用于大赛及相关公益活动,提交作品的参赛者,除署名权等人身性权利外,不得对主办方和承办方另行主张任何财产性利益,除非双方另有约定。
       9. 参赛者同意并遵守本竞赛内容及竞赛规则;竞赛组委会对竞赛规则拥有最终解释权;

       七、奖项设置

       每一类赛事竞赛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竞赛组委会向获奖单位、获奖参赛队、获奖教师等颁发奖金和获奖证书。
       (一)奖项类别
       1.设计作品奖项:
       一等奖1组,获奖证书+奖金8万元人民币(含税);
       二等奖3组,获奖证书+奖金各2万元人民币(含税);
       三等奖8组,获奖证书+奖金各1万元人民币(含税);
       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
       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
       2.论文作品奖项:
       一等奖1组,获奖证书+奖金1万元人民币(含税);
       二等奖4组,获奖证书+奖金各0.5万元人民币(含税);
       三等奖10组,获奖证书+奖金各0.2万元人民币(含税);
       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
       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

       作品推荐:

       设计赛道中的部分优秀获奖作品,将推荐到“中国无障碍展示馆”进行展示;
       论文赛道的部分优秀获奖作品,将推荐到Aging and Health期刊(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主办)发表。

       八、注意事项

       (一)本竞赛采取国内外高校学生自由报名、公开竞赛的方式。经中国教育部承认的全球高校在校学生(含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参赛,每组成员不超过4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名。
       (二)主办方不承担包括因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如出现上述纠纷,主办方保留取消参赛者参赛资格和追回所获奖项的权利。
       (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版权和道德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参赛者在作品完成提交后即表示同意:大赛主办方、承办方或承办方认可的第三方拥有对征集作品进行宣传推广、展览展示、编辑出版等无偿使用权和出版权(含电子出版权)。
       (四)本次大赛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评审人,评审规则和获奖作品都会公开公示。未满足获奖条件的,可以奖项空缺,做到宁缺毋滥。所有征集作品恕不退稿。
       (五)凡投稿的作者,均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本公告的各项规定。
       (六)大赛组委会对本届大赛保留最终解释权。

       九、联系方式

       大赛组委会:
       设计赛道:余老师13995699416,109122084@qq.com
       论文赛道:吴老师:13718884215  电子邮箱:whutcl@163.com
       咨询QQ群:620644385

大赛新闻

Competition news